關於一凡廳

「一凡廳」 要傳遞的概念是一個心靈角落,一個可以看見心靈曙光的那個所在。

有時你也可以在音樂廳或咖啡廳裡,找到那個角落裡的「一凡廳」 。

一凡廳的心琴故事


「一凡廳」 是目前台灣唯一的心靈運動主題音樂廳。

2018年母親節,「一凡廳」誕生了。 -創立「一個人的音樂廳」

2019年母親節,「一凡廳」的夥伴終於出聲了。 -創立「一凡心識內樂團」

2019年夏天, 「一凡廳」辦策展。一個人的識界旅行,遇見巴哈經驗。-出版「凝識特展」概念專輯-一個人的巴哈

2020年夏天,「一凡廳」想出走。-「躍動的城市」

2021年春天,「一凡廳」想跳舞。-「獨奏家的心象舞」

2021年秋天, 「一凡廳」想變成大家的音樂廳。-「隱藏在社區藥局的音樂廳」

「一凡廳」 ,是一個可以閉著眼睛閱讀的地方。這裡不是書店,但卻是可以讓你用耳朵,閱讀自己的「 心琴圖書館」 。
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
2018年母親節,「一凡廳」誕生了。 

「一凡廳」 由留奧鋼琴家周美君所創立。她是迎接每一道曙光的台東人。 追樂之路, 從台灣的後山到阿爾卑斯山, 從不凡到一凡,從外求到內求,最後在探索心靈的後山淨土,發現一條靜謐的光道-那是回歸生命始點的一條衷心之道。會選在母親節當發聲這個概念,有個特別的意涵,它似乎是一種發想的"誕生",抑或說是一種覺醒後的"重生"。感謝賜予生命第一份自由與寧靜的母親。 

創辦人周美君發現,生命其實是一場「臍帶」的變相旅程,從「 母體的臍帶」 到「 師長的期待」,再到經營婚姻裡的「 款待伴侶」 ,走在由愛而生的「岔路」上,讓她一路上思考著到底何時,才能好好愛自己與「善待自己」 呢? 她開始練習單純的「等待」 ,並卸下承擔他人「期待」 的負擔,致力於尋找回歸生命初始的途徑,期望用聆賞樂音,倡導發起一場身體內的「溫柔革命」,分享在身體裡觀享聆聽的療癒概念。人,外在是個「個體」,內在是個「群體」。「一凡廳」看似「一個人的音樂廳」 ,也是一個「等一個人的音樂廳」,也就是讓多面向 、多聲道的自己,享受片刻的寧靜,體驗一場「單獨而不孤獨」的概念空間。同時,她在臉書開辦音樂分享系列活動-[五夜十點聚場] - 回歸生命的始點。用每個星期五的晚上10:00,一首曲子,一篇短文,希望能用音樂代謝聆賞者一週的情緒脂肪。期待能讓那一直蠢蠢欲動,不斷需要燃燒的熱情,緩和下來,並且降到可以跟自己擁抱的溫度。將熱情化為溫情,也讓那獨自面對漫漫長夜,即將失溫的靈魂,感受到一絲暖意,有機會再次一覺醒來,品嘗存在的喜悅經驗。

2019年母親節,「一凡廳」的夥伴終於出聲了。 

「一凡廳」 背後的執行團隊是「一凡心識內樂團」 。
這是「 成為一個人」 的概念樂團,團名原意是:成為單一、平凡,傾聽心的聲音,就能發現意識內部裡,其實是個交響樂團。若能讓每個聲部都能達成互相傾聽與接納和解,就能當自己生命中的指揮家。 

2019年夏天, 「一凡廳」辦策展,一個人的識界旅行,遇見巴哈經驗。

「一凡廳」這個概念式虛擬空間,受臺東生活美學館邀請,在美學館展出三個月的「一凡廳凝識特展」。這是一場藉由視覺聽覺-走進內在識覺的情境特展。主要創作一個看似什麼都不是,卻又超越想像的內在識界。「一凡廳」 就像是「一凡心識內樂團」的團練場地,是每個人練習獨處觀看的概念場域。這個凝識特展表達的是臨場的行為藝術,一趟回歸生命初始寧靜的內在練習,也像是重新回到母親的子宮裡,經驗那個不活動的純粹聆聽,感受最高的寧靜的初體驗。

2019一個人的「 識」 界旅行,是通往心靈深處的漂流經驗,也是凝聚內在意志的迷幻力量。 從巴哈的作品中,誘引出孤獨的靈魂被觸動的渴望,走進一個沒有時間概念的流動空間,觀聽所有的發生,探索一場【BACH Experience巴哈經驗】的內在識覺覺醒與行動智慧。

一凡廳的【BACH巴哈經驗】:
B-Being 如其所是的存在
A-Awakening 內在覺醒
C-Creativity 創意之始
H-Harmony 腦心和諧

2020年夏天,「一凡廳」想出走。

「一凡廳」以城市客廳的概念出走,旅行於花東的校園與文創園區。

創作「你來-我在」,【你來-回到你來的地方/我在-那裡我一直都在。】。沉浸式美聲音樂劇場+隱喻式獨奏內在聚場=心識生活美學的極致展現。 概念主要是陪伴每個「心」旅人的日常,收錄從一天的甦醒,到深夜醒覺的內在自我探詢對話。我是誰?我在哪?「那裡」似乎是一個無形的誘引,讓我們一次又一次的出走,而每次的出走,都是為了要尋找那生命樂音的「還原記號」。這個音樂聚,讓我們一起等一個人,看看等到的一個人,是那個「他」,還是「她」?抑或是那個「單獨而不孤獨」的自己。

2021年春天,「一凡廳」想跳舞。  

 「一凡廳」受國際藝術大師梁奕焚邀請,在臺東美術館設計一系列的音樂會, 在大師為期一個月的30 年回顧展期間, 用音樂帶領民眾在美術館聆賞一場與黑美人共舞的觀聽饗宴。一凡廳設計籌畫與大師畫作「黑美人青春之舞」相呼應的 「獨奏家的心象舞」音樂會,將「黑美人」 想像成我們一生中最忠實的舞伴 -「 影子」。與影子共舞,跳出愛靜默,但不寂寞的一凡廳之舞。

2021年秋天, 「一凡廳」想變成大家的音樂廳。

2021年母親節後,全台就開始經歷三級警戒的嚴峻時期。許多活動都轉為線上進行,線上的售票活動與課程,反而蓬勃發展。卻在這個時候,一凡廳反而大膽的逆向思考,決定要建置一個實體的「一凡廳」。「一凡廳」是一個用耳朵閱讀的概念空間。以往都是以虛擬空間的方式,在網路抒發心聲。現在開始,這裡將從一個人的發聲練習場域,分享出來給社區民眾,成為一個共享的「社區音樂廳」。讓需要有空間發揮自己所長的朋友們,也能有自己的展演舞臺。

後疫情時代的心識界,您會怎麼看待「社區生態」與「醫藝共融」? 

人與人的距離,在這後疫情時代, 不再只是1.5米的社交距離,而是經過疫情,更凸顯出「家人」與「人家」的 距離,「孤獨」與「單獨」的距離。有感「後疫情時代的身心安頓」是當前最重要的議題,「 一凡廳」 將表演藝術延伸創作跨界、跨類別的「心社區的藝術照護美學實踐」,用藝術陪伴,喚起社區民眾意識到藝術即生活,深刻的聆賞經驗,能夠誘發內在的觀看品質,讓民眾能藉由藝術的輔佐,可以勇敢且更深層地覺察自身的內在對話,誠實回應生命的每一個發生,接納自己,與自己和解。內心自在舒坦,身體就能健康有活力。一個好的社造,應該可以嘗試先從內在社區開始佈展。可以藉由聆賞,隨著每個音符,引領聽眾走進內心,陪伴每一個人走過一段「寧靜」革命。並在藝術家堅毅的情感表達中,找到內在支持且向上發芽的力量。

「一凡廳」的位置非常特殊,是與一間在地經營19年,且曾從事偏鄉居家醫療服務的社區藥局,共用占地約150坪的友善空間,也是國內首創有「表演藝術空間」與「社區藥局」共用平台,並聯合創作身心美學的提案合作。在多年從事偏鄉送藥的服務經驗中,體悟到送藥到個案的家,其實不難;困難的是,要如何才能走進個案的「心家」,才是更應該要努力著手的「預防醫療」。因此,藥師與樂師一同發想創作促進「心靈文化衛生」議題的社區營造。並以這個共用空間,作為「藥治人身、樂治人心」概念式的社區友善據點,舉辦「廳堂講藝」系列醫療與音樂講座,邀請醫師、音樂演奏家與民眾近距離對話,讓民眾除了用藥安全外,更能了解到「疾病」 與 「寂病」的 關係。情緒的毒,身體知道。希望借助藝術的力量,探照內在的光,陪伴民眾找到心念的自癒力·。

「一凡廳」 擁有國家音樂廳等級的最大型演奏會用平台鋼琴YAMAHA  CF,與專業錄音設備。2021年八月底開始進行修繕擴大原本空間,使其成為30-50人的「社區音樂廳」 、「藝術走廊」與「社區客廳」,平日除了星期二與星期五上午,作為「 詠康巷弄長照站」的 據點外,也希望將其他的時間,開辦講座式音樂會,提供社區民眾有近距離參與藝術的機會,並藉由聆賞經驗的改變,提升民眾對藝術欣賞的動機,讓這一個社區友善空間,作為「 優化生活產業的平台」 ,讓更多的 「 職人」 與「 素人」 ,能夠在這個平台,分享音樂藝術的美好。

「一凡廳」 期許用樂音拉近彼此的距離,移動每一個人對傳統場域名稱的既定概念。讓「藥局」不只是「藥局」,「音樂廳」不只是「音樂廳」。讓共享空間的跨領域與跨界合作,顛覆一般民眾的所有想像。

假使,身體是一座美術館,處方箋是一幅幅的畫作,你會如何為你的作品解碼,為無聲的疾病發聲?

後疫情時代的心照護美學台東經驗,111年2 月28日開始社區藥局的發聲練習。為無聲的疾病,勇敢發聲。為禁聲的寂病,抒發心聲。在心靈社區裡,沒有人是局外人。「寂病」與「疾病」的虛實照映,就是單獨的生命經驗。讓社區藥局裡的音樂廳,陪民眾用音樂,閱讀自己。藉由藝術療癒,改變一個聆賞的習慣,訂閱一個完好的自己。

健康的身體+1、臣服的腦與心+1,昇華的靈性+1。111年的身心靈美學的活化與實踐藝術,從落實「社會處方箋」的運用開始,希望藉由「處方箋的伴讀計畫」,陪伴民眾找到自己生命的主題曲。

讓社區音樂廳成為一道風景、一首詩,一首首傳唱的生命故事。